《生命方向之省思》目錄
自序
現代禪對台灣佛教的影響及歷史意義
——建立台灣佛教的主體性
1. 前言
2. 從台灣佛教史的考察來看當前台灣佛教的本質
3. 印順思想影響下的台灣佛教之困局
4. 台灣佛教困局之突破
5. 結語——建立台灣佛教的主體性
佛教根本思想辨微
——敬覆印順法師「《我有明珠一顆》讀後」
1. 前言
2. 敬覆之一
3. 敬覆之二
4. 敬覆之三
5. 敬覆之四
6. 敬覆之五
7. 敬覆之六
8. 敬覆之七
9. 敬覆之八
10 .敬覆之九
11. 結語
印順法師〈修定——修心與心性本淨〉之商榷
1. 「心」等於「定」?
2. 「修心」等於「修定」?
3. 譬喻什麼?
4. 解經之商榷
5. 異本之異解
6. 譯文之誤
7. 譬喻與正理
8. 結語
傾斜了的佛法——〈在家阿羅漢論〉讀後
1. 微弱的聲音 恆久的共鳴
2. 經證與教理
3. 印順法師等反對者的謬誤邏輯
4. 阿羅漢與在家生活
印順法師對大乘起源的思考
1. 大乘起源問題的歧異詮釋
2. 第一期
3. 轉變
4. 再轉進
5. 推翻
6. 最後詮釋
7. 早期大乘觀的瓦解
四向四果與菩薩
1. 定義明確的修行階位
2. 大乘佛教的過分批評
初果退見問題初探
1. 背景概述
2.《婆沙》之確證
3.《雜含》之實例
4. 信心與智慧相生相增
5. 修證經驗與教理哲學相互呼應
法次法向(法隨法行)詮釋的再斟酌
1. 語法分析與語義詮釋
2. 依經論解決疑問
3. 語法正謬
4. 語義正解
評《新雨》的〈談龍樹的哲學〉
1. 龍樹菩薩的歷史評價
2. 佛教與哲理化
3. 思辯與涅槃
4. 按圖索驥的修行方式
5. 正確理解龍樹思想
《雜阿含經》辨義
1. 前言
2. 概念之虛妄
3. 他力解脫
4. 慾境即涅槃
5. 喜根與勝意
《雜阿含經》貫珠
1. 歸趣
2. 知見
3. 所知
4. 領會
5. 苦
6. 無常
7. 無我
原始佛教指導悟道的方法——以《雜阿含經》所見實例為主
1. 初果的意義
2. 聽聞與思惟而悟道
3. 悟道的內容
4. 言下悟道的方法
5. 破疑解惑而悟道
6. 引導學人悟道的技巧
佛教團體參政之商榷
1. 前言
2. 李老師的看法
3. 昭慧法師主要論點摘述
4. 今人的熱情與佛陀的冷漠
5. 自我評價失常
6. 理論缺點
7. 兩個實例
8. 結語
佛教徒參政之省思
1. 佛教徒參政問題的理論情境
2. 宗教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3. 宗教與政治的鑿枘
台灣居士佛教的展望
1.
佛教中的在家佛教徒地位論
2. 民國初年大陸居士佛教的發展
3. 光復前台灣在家佛教的傳統
4. 光復以後台灣居士佛教的發展
5. 台灣居士佛教的展望
義學與修證並重,方能為中國佛教注
入活水源頭,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 |
[回「現代禪叢書」全文]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