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州佛教會佛門同道的來函 Mr. Chow-Chin Chuang 敏慧小姐: 一、向你們確認:你們將我中文名字寫對了。 二、有關不同宗教團體間的對話,我有一些回饋: A. 阿姆斯瓊女士(「上帝的歷史」一書作者)曾說:「對話的目的不在於改變對方的信仰,而是瞭解他們與接受他們的存在。」然而她發現大多數的基督徒並不支持如此的善良意圖,因為西方宗教是立基於「權威的」、「獨一無二的與絕對的」教義。 我希望現代禪與基督教會之間的對話能真正如阿姆斯瓊女士所建議的出於真誠,而不是基於自己的傳教任務或只是為了宣傳。 B. 雖然這樣的對話對現代禪是一個很好的實驗,但是佛教團體對於這種形式的對話還沒有心理準備。基督教會則有相當好的教育計劃培育他們的工作人員有關修辭學、歷史、社會學、語言學等等的能力,基督教護教學已發展了幾世紀了,而佛教徒一般而言則缺乏這種訓練。如此說重點並不是要勸阻此種交流,而是要深入探討佛教教育計劃的根本問題。這並不是說我們應忽視傳統佛教教育,相反的,所有的改革與現代化都要奠基於傳統佛教教義(例如印順導師的妙雲集),然而須有超越性的眼光才能將佛教帶領到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社群快速整合的新時代。 C. 對話成功與否建立在我們對彼此的瞭解有多深。就像佛教,必需追溯它的根源以及如何演變到今日的面貌,才能夠對佛教有深入的認識。要瞭解基督教,只知道聖經和基督教義是不夠的,今日我們所認識的基督教從閃族的猶太教發展出來後,已經歷過古希臘文明、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現代社會的洗禮。它遭遇過什麼樣的問題?在評比佛教與基督教時,是什麼讓我們相信佛教有它獨一無二的價值?我們能從基督教歷史學到什麼?什麼是基督教在現代社會的價值而佛教所沒有的?或反之…… 對話的第一步是在兩個團體間建立橋樑,接下來,是要去瞭解: 我們透過這座橋樑所要傳送的是什麼? 我們傳送過去的,是否是對方所需要的? 彼此對於對方的存在是否感覺更自在?以及是否更堅定了自己的信仰? 讓我們一起朝這個目標努力。晚安! Chow-Chin Chuang (編按:本函原為英文,由現代禪教研部翻譯為中文。)
[回「基督教與現代禪的對話」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