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計劃性的對話和意料不到的喜悅

 俞繼斌

(編者按)本文為「中華信義神學院」院長俞繼斌牧師2002年1月應挪威亞略巴古差會(Areopagos)之邀,撰寫有關和現代禪對談的經過。原文以英文書寫,由亞略巴古差會翻譯成挪威文在該會月刊上發表,發行於北歐暨全球所屬差會。現代禪十分感謝俞院長的友誼,將中、英文兩個版本的文稿提供本網站中文版、英文版刊登,謹於此向中華信義神學院敬致誠摯的謝意!

  中華信義神學院於1995年成立傳統信仰與新興宗教研究中心,它的主要工作是對台灣重點團體或教界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研究。前三年我們的重點是研究祖先崇拜和民間葬禮等相關問題,近兩年,我們的注意力從傳統的中國宗教轉移到台灣的新興宗教。根據中央研究院的調查,台灣目前的新興宗教超過兩百五十個。這項調查提醒我們注意到經常被忽略的事實,意即台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已經成為各種新興宗教蓬勃發展的沃土。

  2000年11月我們的宗教研究中心舉辦一場研討會,主題是:「新千年宣教的新挑戰:台灣的新興宗教運動」。研討會主講人之一是我們的研究員鄭麗津姊妹,她的題目是:「禪宗的新面貌」。在那次研究中,有一個朝氣蓬勃、勇敢無畏的佛教團體吸引了她的注意力,這個新的佛教團體就是現代禪。鄭姊妹曾經在佛教出家二十三年,擔任過兩所佛學院的教務長,四年前轉而接受基督信仰。鄭麗津姊妹有位舊識,也是出家眾,後來加入現代禪,成為重要成員,基於這樣的因緣,促使她決定拜訪現代禪。

  鄭姊妹到現代禪拜訪當天所受到的歡迎程度,超乎預期。現代禪教團熱誠接待鄭姊妹,並充滿好奇的聆聽她述說如何走入基督信仰。鄭姊妹介紹了她在中華信義神學院所擔任的工作,以及在我們神學院的生活體驗。鄭姊妹臨走時,現代禪創始人李老師特別請她轉達誠摯邀請我們往訪之意。

  李老師是一位自學成功的禪師。他四十餘歲,睿智、熱誠、坦率直言,追求最高真理的開放態度更是令人驚異。現代禪的主要目標是在台灣建立清淨的佛教修行團體,以追踵古仙人道培養修行弘法人才。現代禪的教育不同於傳統禪宗的有以下八點:

  一、現代禪堅持經驗主義的原則。
  二、現代禪特重現代精神的涵養。
  三、現代禪主張一切修行都應以履行責任義務為先。
  四、現代禪不過度強調襲自印度的古老戒律。
  五、現代禪對七情六慾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六、現代禪崇尚人情義理、俠義情懷。
  七、現代禪側重「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的習定要領。
  八、現代禪廣為傳授直指人心的禪法,重振唐宋祖師禪風。

  現代禪不僅擁有自己的宗教思想體系,同時也建立了「象山修行人社區」。象山社區由一群藝術家、檢察官、醫生、學者、法官、教師、律師、記者、詩人、畫家、工程師、麵包店老闆、家庭主婦、水泥匠、小販、獸醫、和大學生組成。社區風格,民主、開放、彼此照顧,不論性別角色,人人一律平等;同時也認真修習禪宗心法。他們的教學以問答方式進行,深具批判性。凡是所有被記錄下來的,他們幾乎都會透過出版或上網公諸於世。他們的網站內容豐富且即時。對一個成立僅十年多的團體而言,能夠經營同時有「中」、「英」、「德」三種語文的網站,實在令人驚嘆!

  在我和中心兩位研究員到象山社區做禮貌性拜會前,我對現代禪所知極為有限。坦白說,在我們啟程前,對於將會發生甚麼事毫無所悉。當我們抵達時,李老師和他的弟子們竟然列隊歡迎我們,真是令我們大吃一驚。在我們被引進寬敞的會客室時,現場大約有七十人。就座之後,我看到錄音機和麥克風在桌上一字排開。他們告訴我,如果不介意的話,這場談話會被錄音下來。這就是我們如何跟現代禪展開「對話」的經過。我必須承認,對於接下來三小時沒有中斷的對話,我完全沒有一點準備。

  在這次對話中,我們都能自由自在,暢所欲言,分享彼此信仰的內容和信仰的對象,以及我們的生命如何因此而改變。當一方提出分享時,另一方則以尊重的態度聚精會神聆聽。有時候會有尖銳的問題出現,但沒有任何一方逃避,而且會設法盡可能的坦誠回應。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但彼此都能感受難得的互信以及可以向對方學習的謙卑。因此,我們都覺得,這第一次的對話令人非常喜樂,我們從對話中認識了對方信仰的深層核心,以及核心信仰如何影響我們的觀點和生活方式。

  這次訪問結束後,談話內容很快的被謄寫為文字。他們把文稿送交我們校正,稍加修潤之後,刊登在各自所屬的網站上供大眾參閱指教。後來,現代禪把這次對話內容納入李老師的新書「禪的傳習」最後一章,所佔篇幅約七十頁。

  這次對話並非僅有的一次。它建立了我們的友誼,同時開展了接下來以電子郵件所進行的好幾回合對話。我們的對話並非一帆風順,有時我們會觸及緊張的問題,即使如此,我們既不批評也不會放棄。相反的,我們會設法釐清和了解。我們不會向對方推銷自己的觀點,也不會尋求廉價的妥協。儘管彼此存有歧見,我們仍然繼續尊重對方信仰的完整性,繼續追尋進一步的真理之光。在對話過程中,我向李老師學習到一件事:不必規避思想觀念的碰撞。相反的,碰撞的火花很可能開啟新的交流深度,進而對彼此、對真理產生新的認識。

  自初次拜訪現代禪後一年半來,我們始終珍惜彼此的友誼和對話。雙方保持聯繫,並經常彼此問候。這次意料之外的對話不只帶給我們超乎預期的喜樂,促成彼此互相學習,也深化了我們對信仰、希望、真理、以及生命永恆意義的共同追尋。

(2002年1月發表於挪威亞略巴古月刊)


義學與修證並重,方能為中國佛教注
入活水源頭,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

[回「基督教與現代禪的對話」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