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人間好時節(日日是好日)
不是要減少熱情,只是要增加理性。 人到無求品自高,你我的不同,只是因為我「無求」。 禪師沒有表演,只有真情流露。 常遊畢竟空的人,無是非見——笑罵由人,禪師我自為之。 一個學佛者的終極目標,並不是跟佛一樣,而是「認識自己,明瞭真相;打破自私,關懷人群。」 一個真正的覺悟者,並不是要一直學佛;初步要學佛,最後則要學自己。 一個人如果是真的開悟,那麼對他而言,他是宇宙間第一位發現「緣起」的人。他沒有受到佛菩薩的暗示,他對緣起的肯定是自知自作證的;之所以與佛菩薩雷同,純屬巧合默契,並非事前事後存有趣向、相應之念。 一個覺悟的人,生死一如,生命對他來講,永遠在眼前一瞬間;永遠活在現量的境界裡面。 覺悟者下地獄都不怕了,怎麼會怕破戒?生死都不怕了,怎麼會怕壞名聲?怎麼會怕苦? 真正覺悟的人,永斷是耶?非耶?之疑惑。 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佛教精神的人,心中沒有相對的世界,所以他不想改變誰,沒有改變的對象,本身也沒有想改變的動機。他不否定別人,也不需要別人肯定他,他只是那麼安然,隨順因緣;風到哪裡,就到哪裡;可是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是宇宙的莊嚴,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次第,統統是大日如來。 解脫者的心情和凡人是不同的,不管是有事、無事,心靈品質都是不同的。 沒有解脫,不是沒有智慧,而是因為有貪瞋。一個人有貪瞋就會影響他客觀的心。 雖然有人認為佛陀不應如此平常、平凡才是,但我卻覺得:就因為平常、平凡才顯出緣起的普遍性及必然性,唯有佛、阿羅漢才不會「做怪」,才能夠遊於「平常心」的境界。 佛也只不過是樂定安明愛之人格的極致,學佛是學真、善、美。 真正絕學無為的閒道人,是吃飯沒有咬到一粒米的。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殘缺,人無法追求圓滿,也不需要。追求真理的人,不是追求事相的圓滿,盡心盡力也就算圓滿。 事情以盡心盡力為圓滿,非以結果為圓滿。 能跟一個人好好相處,就能跟一切人好好相處;所謂的好好相處,不是事相圓滿,而是因緣圓滿。 佛是創覺者,但他不是圓滿者,因為只有相對的圓滿(以他的因緣他已發揮到極致),而沒有客觀、絕對的圓滿。 世間沒有絕對圓滿的人,因為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
我說佛陀很偉大,但不說佛陀「最」偉大;我說活在眼前一瞬很舒服,但不說唯此「最」舒服。除非已經掌握全部,且經過比較、驗證,不然「最」的說詞,只是反應其人的主觀與迷信而已。 用「最」字易犯思考不良的習性,練習用「比較」等彈性字眼。 我認為為了不存在的事物而苦惱是很不智。 存在的東西都有它的優點,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隨著時代的不同,要有時代的眼光,才能提供廿世紀人類新的養分。 心智沈穩時會發現:其實快樂是很散亂的。 諸法無定相,一切皆在變化的過程中,所以任何有一不變、絕對、永遠,那就是愚癡論。 每個人發現的都是一部分的真理,沒有人可以發現全部的真理。 上乘的東西只能自己去看、去體會,沒有人能教你。因為高明的人不會用言語教人家,也沒辦法說。 積深才能行廣,個體不健康,有再健全的組織都難有所作為。 維持社會秩序,除了依靠法律,還要依靠道義。或者說道義是另一種社會秩序。 思考無「創見」,只是錯誤東西的重新排列組合,無法發展到直覺的理性而發現實相。故人類的理性有其極限。 如果你曾深深關心過一個人,就會了解很多人的苦。如果你真正了解過一個人(包括你自己),你就了解五十億人,因為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五十億的人性在掙扎。 對人性了解,就不會有幻想; 明白人要向善有多難!人應多原諒別人、接受自己,減少朝向真善美的阻力。整體而言,今日比昨日更進步、更接近人性光輝就好了。 自己、人類像是一條將被拖進屠場的牛 富人、窮人財產其實差不多,他們同時都擁有地球、日月星辰,頂多只是差幾千萬而已。 人是很軟弱、卑微的,人的能力很有限——必須站在這個基礎才來談人的偉大。 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禪師不失言也不失人。 「禪」就是涅槃,體驗涅槃,體驗禪心,能讓我們從一切概念、一切觀念當中解脫出來,從一切束縛裡面解脫出來——這是禪對人類最大的益處。 禪很平常,只是認識自己、明白真相,然後利樂有情而已。 禪門師生間的關係,是人類感情另一種高貴的表現。 禪可以依附宗教,但不一定要依附宗教,它可以獨立的發展,因為它只是一門心靈的藝術、精神鍛鍊的方法。 禪的教育側重在人的薰練和實相智慧的啟發。對於超人、超自然的現象是存而不論的,因為它與痛苦的解決並無直接的關係。 禪的體驗是以一切文字為經典、一切音聲為佛語、一切萬有為體驗的內容、一切形象為示現的方便。 從禪的最高體驗來講,「當一個人完整地體驗涅槃的時候,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通通都跟他一起進入涅槃了。」剩下來的只是任運浮沉,遊戲三昧罷了。 人因為不安於涅槃,所以開口便說話。 沒有人能夠確切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種田地,在錯綜複雜的因緣推動下,人類是身不由己的充滿無奈;一般人互相譴責,唯有解脫者憐憫罪惡。 無是非善惡、神聖功過、生佛迷悟……此只是見地而已;日常生活上,無苦樂生死、無窮通禍福、無賤貴美醜、無家無子、無母無女、無老、無病、無無聊、無寂寞、無輕安、無覺受、無禪定、無無事、無涅槃、無解脫……此才是禪者的行履。
人人當下都是圓滿的佛陀,只是您不一定發現而已;青青翠竹、鬱鬱黃花都是真如般若了,何況我們,怎麼不是真如般若呢? 如果心靈不是控訴得很厲害,為什麼一個人靜不下來呢? 人之所以散亂、念想紛飛,與其說是欠缺定力,倒不如更根本的說是因為渴愛,是因為內心深處存有對精神或物質的染愛,而至心猿意馬奔馳不停。 我們知道很多,但是因為我們的心力不集中,我們的心不聽指揮,所以我們做不到。 我們心中有太多的真理,就不能夠片刻心空如洗、一念不生,敞開心胸讓法從我們的胸中流進來。 事事物物雖然各以原本的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但是一般人並沒有看到它(更正確地說是看到而不自覺);人們看到的只是意識、潛意識所發出的「影像」而已…… 諸法從本以來,一直是涅槃,無論人們見不見、知不知,法住法位——這是人類萬物的宿命,無可改變亦改變不了的事實。 事情的真相是:士農工商、生住異滅的當下,即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涅槃。 一切存在現象的本身,就是它的實相、本地風光、本來面目,倘若頭上安頭,已失實際。 「一一法都是真如」,真如法門裡,不捨一法,不取一法,當體即是。 「若有人言,我是眾生,即是謗佛。」空海大師此言,足以為固執自己「不行」的人戒! 如果能夠看到一法的本性,就能看到一切法的本性,就能夠常遊畢竟空。 歷緣對境,起心動念,何處非涅槃,何處非實相呢?粉身碎骨何足慮,任運浮沉乘風行;扁擔橫挑不顧人,直入千山萬峰去。
佛很「平凡」,眾生很「偉大」。 佛法不在木頭、紙堆裡,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菩薩是覺悟的有情,又,多情乃佛心。 佛是悟的眾生,眾生是迷的佛,只是迷悟不同;但不管知不知道,命運註定是涅槃。 非悟即迷,毫無漸次,若有漸次必是無明。 菩薩道要由雞婆、熱情、帶有傻勁的人來弘揚,雖事不干己,仍汲汲營營,好像要賺大錢一樣。 歷代以來,諸佛菩薩都是傻瓜,可以做、可以不做,但是他做;對他沒好處,他仍汲汲營營,只因不忍眾生苦。 親情、友情、愛情,乃至菩薩的悲心,都只是「給予」。 實際照顧身旁的有緣人,是菩薩道的基礎。 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你祇是給予,只希望他好而已。 一個有能力愛你的人,會有能力體諒你的心情,好好給予,幫助你,而不是支配你;鼓勵你,而不是操縱你。 我不敢輕汝等,汝等皆是佛!我沒有高你一點,若覺得高你一點點,是我有問題,於畢竟空中生起高低見。 以敬佛之心來敬眾生,以敬眾生之心來拜佛。 觀五蘊,等同觀一切法;觀五蘊無我,等同觀一切法無我。 不好的,揚棄改革;好的,加強深化。 經論必須讀,因為經論是一切聖賢經驗的結晶,不讀經論不但智慧較有限,並且也有誤入歧途的潛在危機。不過體解經意並不一定(可以但不一定)要多讀、多聞,更重要的是再三吟詠——貴在精通而不在多。 每一件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有人需要它,它才會成長。 法無定法,眾生有種種心,故佛說種種法。 佛法是對有苦的人、有求的人說的。 佛法貴在實踐,不在多聞。 「佛法」是什麼?平心地說,自己並不知道。生活上所接觸的一切,所承受的一切,我都十分滿足,無端生起一念:「何者是佛法?」、「何者不是佛法?」感覺上,那是很久以前的事。 真正的佛法,只是活在裡面,活在其中,是不能說的;之所以杜撰山水雲煙,但滿眾生願而已。 「佛法」是什麼?已經很久不曾想這件事了;「禪」是什麼?平心地說,也不曉得哪!生活就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地過著,豈不聞楊惠姍主演的那部影片:「我就是這樣過一生」,是的,我就是這樣在過餘生的啊!「落花任憑風去掃,柴門且待月來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