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禪之門》序

  據聞佛陀初成正覺時,原本並不想說法,曾謂:「我法甚深妙,無信云何解?辛勤所證法,顯說為徒勞,我寧不說法,疾速入涅槃!」經上這類記載,透露佛陀對佛法是否能夠被普遍接受,正確奉行,並不抱太大的希望。雖然在佛教史上,流傳久遠的佛教,曾經在許多時代、許多國度上興盛過,但這只是一般性看法及佛教自身的立場。倘若從整體人類歷史的角度加以考量的話,則會發現:佛教在群體社會的舞台上,只是微末的角色,即使佛陀住世的時代亦然!而今日雖有被稱許為佛教興盛的國家,也是極為表面的看法,佛教的根本教義是緣起無我論——這是佛教的特質,如果偏離緣起無我論,甚或喪失無我的行持與體驗,那麼雖不妨礙它是真善美的宗教或深邃圓融的哲學,但和佛教的關係其實十分有限。

  緣起無我的大意是:一、有情的存在,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之所以出現在世間,際遇報應各有不同,乃依無明意識和業的力量所造。二、有情長劫輪迴於三界,展現種種不同的生命狀態,並營造出不同的身心活動,但這些狀態和活動,都只是根、境、識和合的假相,沒有實體、沒有核心,而且變化不居、遷流不息。無我的理趣,扼要的說,雖只是以上兩點,但對於執著感官經驗、迷信唯物思想且一向散亂的廣大群生而言,是多麼難以理解的!尤其是意欲掌握緣起無我的心要,並援引心要融入生活淨化三業,以至於斷渴愛、滅戲論、寂靜無諍、任運隨緣之境,對於是非心重、諍勝心強的有情,更是難上加難!

  清末丘逢甲先生有一感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雖然這只是國族主義者的悲情,但身為佛弟子,面對人類整體的共業,以及思及緣起空義的甚深難行,不禁也有類似的感觸:「佛法,純正的佛法,在地球上恐怕是沒有前途的……」唯正因存有佛法衰頹的憂思,而更覺得佛法可貴、身旁的人可憐,願傾盡一生微薄之力,死而後已地宣揚佛法,就如「啣水救森林大火的小鳥 」 ,雖然於大勢無補,但澆水之處自有一片清涼。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願有幸聽聞佛法的人,應警惕身命危脆、輪迴可怖,利用來日無多的光陰,趕緊修行。而發心學習菩薩的人,尤應正念分明:並沒有補特伽羅(眾生),也沒有薩迦耶(我),此外也沒有非緣生、具主體、堪稱真實的精神或物質可供布施。倘於此三輪體空之義,能正確周遍觀察,方是隨緣無礙、悲心不退,名符其實的大乘菩薩。

  志成仁者勉力為本書寫序,並詳細介紹文稿的出處和性質,將有助於讀者瞭解本書的內容,在此一併致上謝意。

信佛人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廿五日於鹿谷居


義學與修證並重,方能為中國佛教注
入活水源頭,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

[回《建立大乘佛教新宗派的心路》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