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思(一)
「出來佛教界這兩年以來,假如『我是真的』的話,那麼經自己指導而稍有個歇腳處的入室弟子,前後約有四十餘位。雖然很久以前就知道:一個人倘若善根不具足、悲心缺乏的話,即使為他直指人心,也沒辦法使他的人格更趨成熟、更能夠堅持人情義理的立場;信戒無基的悟境,頂多使一個人成為膽敢追求五欲的「三昧勇士」而已,於人於世又有何益哉?儘管深知如此,但是在法門初創、需才若渴的情況,自己在根器的揀擇上,有時並沒有堅持應有的高峻,特別是當學者跪地哭訴求法的時侯,自己也不免興起婦人之仁……。」
「緣起甚深極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知性上的現觀,在整個修道次第上,只是一小步而已,行者猶應知病知恥、勤修止觀,不斷地淨化身、口、意,如此才能薄貪瞋,乃至融緣起正見於潛意識之中,引發「但願眾生離得苦,不惜示現種種身」的大悲心。
夢幻空花三十年,深刻地感觸:做一個人無論有沒有開悟,真正讓人家感念、尊重的應是基本人格和人情義理;而人類真正渴盼、希望的佛教,也應該是宣揚無我智和大悲心的菩薩道吧!
但願一切眾生有幸一起來行菩薩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義學與修證並重,方能為中國佛教注
入活水源頭,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 |
[回《現代人如何學禪》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