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追尋心靈深度的安詳
正由於台灣虛有「現代」之名,而實際上,社會學裡所謂「現代社會」應有的良好特質,諸如:完整的憲法和健全的法律、高效率且中立的行政體系、超然的司法與檢調系統、多元開放且富社會責任感的傳播媒體、國民自律性的公德心和低犯罪率、完善的公共衛生工程和精緻的藝術休閒文化……等等,仍然嚴重不足,連帶著使長期生長在台灣社會的人們,也跟著缺乏「現代人」所應有的自肯自信、樂觀包容、獨立自主、穩固認同……等等人格特質。現實社會的混亂與不圓滿,加上個己身心的困頓與徬徨,是造成台灣社會近幾年宗教信仰特別興盛的背景因素之一。只是,對未來不再有憧憬,對現實充滿無力感的人們,將滿懷的焦躁和迷惘轉而寄託於宗教,是否便能擺脫精神苦悶獲得心靈蘇息呢?依我在佛教界的經驗,並從佛教自身的立場來看,我覺得效果是極為表面且暫時性的。理由是:佛教宗教師(僧侶或居士)的素質,民國以來原本就十分低落,極需長期充實提昇;然而,近幾年佛教徒人數陡升的結果,雖帶給宗教師優沃的行善資源,可是另一方面,財富尊寵是迷人的,絕大部分的宗教師也在此喪失了精進內修的道心……。宗教師養尊處優充當佛的代言人慣了,誰還願繼續激起自我批判的反省力和勇氣?誰還能鍥而不舍地深入止觀探求宗教體驗呢?尤有甚者,宗教師各立山頭,彼此競較信徒多寡、名氣高低、道場大小之下,行事風格能不染上商業色彩和權術手腕者尚且很難,何況感化人心,度化群迷? 台灣社會要怎樣才能順利轉型為健康成熟的現代社會,應求諸於獻身學術或政治的智者,當不是我能置喙的;但個別的現代人要如何才能徹底擺脫矛盾與不安,則筆者或可進上數言。過去十幾年,我曾無數次思考並親身實踐檢證這個問題,之後,於一九八八年終於找出一條明確可行的路:現代人首應從培養現代人的人格特質做起,並在履行原本的責任義務中修習活在眼前一瞬的禪定力;待科學實證的精神,靜思內省的能力,和民主包容的性格都培養起來了,以及穩重安詳的禪定個性也已經養成,之後才繼而深入禪門心法「本地風光」的鍛煉——而這差不多也就是現代禪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修行次第了——我確信任何受過現代教育的人,若願依之實踐,必可迅速獲得心靈深度的安詳,無疑悔無憂怖自成主人! 本書共二十五篇,旨在介紹現代禪的理念和修行方法,曾於去年以「千秋萬古一禪師」之名發行,今再版前夕,出版社為它另取新的書名:《現代人如何學禪——超越心靈的矛盾與不安》;新的書名,我覺得和內容主題是更相近了,將有助讀者掌握本書的中心意旨;尤其好友小魚再度提供二十餘幅最近的畫作,使讀者於閱讀的同時,可感染到悠閒氣息。我盼望本書在擺脫心靈的桎梏與紛亂方面,能給讀者真正的助益,方不枉費讀者購閱本書。最後謹在此再一次和讀者共勉: 佛教是智慧的宗教,解脫原本是非常科學的,我願有心追求真理的讀者,能夠勇於存疑、勇於求證,一起來震鑠涅槃解脫之學! 現代禪 李元松序於鹿谷居
[回《現代人如何學禪》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