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團

現代禪是一個追求解脫、實踐菩薩道的宗教團體;
它的任何榮耀都歸屬本師釋迦牟尼佛,
所有的成就也將和一切有緣的眾生共享。


  1. 不要想怎樣幫助上師、幫助團體,你把自己照顧好了,就是幫助上師、就是減輕團體的重擔。上師期望的是你務必好好修行、好好照顧自己。


  2. 一個宗教團體,若個體健康而沒有健全的組織,沒辦法行廣;而制度健全卻沒有優秀的修行人領導的話,仍無法避免腐化。


  3. 做一個弟子要有弟子之德,做一個上師要有上師之德,做弟子者依教奉行,凡事觀功不觀過,凡事捫心自問,只有自己不瞭解上師,沒有上師不瞭解自己,做弟子的最好這樣想比較好。做上師的也要有這樣的德,只有不是的上師,沒有不是的弟子,是因為上師自己的德行不足、方便不夠,所以眾生剛強難調;如果自己方便夠,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身為上師,凡事只有要求自己,沒有要求弟子的。


  4. 不怕風雨
    也不怕炎熱的天氣
    尊重真理
    護持僧團
    沒有私心
    絕不生氣
    經常打坐
    隨時保持寧靜的笑容
      ——這是現代禪弟子自我鍛鍊的精神要目之一。


  5. 就禪者而言,一切都是現在才要開始。宇宙現在才要開始形成,人類也是現在才出生,菩薩僧團現在才開始要建立,而我們也是現在才要開始行善。


  6. 菩薩僧團所有傳法老師都應向弟子明白宣示:汝等乃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六度波羅蜜的弟子;現代禪菩薩僧團的弟子。為師者只是協助汝等體現三寶的親教師,大眾當以法為師、以自為光,精勤觀察五蘊無我,開顯同體大悲心,盡形壽護持三寶。


  7. 每一位傳法老師都要教各自的弟子詳讀《宗門規矩》。宗門規矩是現代禪的根本法要與戒律,每個人都是依此而修而行。弟子熟讀這本《宗門規矩》,他就知道這個大乘宗派的制度,也知道祖光創教的本願;不僅你們做老師的人,不需要費神說明你們的心行,弟子也不需要去揣測老師的心意,這樣大家都可以全心修行,團體也不容易有是非。


  8. 在「信佛者眾,修道者少」的今日台灣佛教界,禪佛教的復興貴在提升品質,而不是增加數量。我們當前的重點是培育禪門師資,建立清淨的菩薩僧團。日後因緣具足,才將現代禪法廣施於全民大眾,提倡禪佛教「覺悟的生活運動」。凡現代禪弟子,應努力修習下列三項:
    一、堅固悟見。
    二、離貪離瞋。
    三、廣學內外典籍。
    他日好為名符其實的禪門龍象。


  9.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在我們這個團體不是神話。對一般人來說,也許一輩子都很難改變一個劣習,但祖光對人性的可塑性存有樂觀、光明的想法,希望現代禪弟子勿輕忽初學、珍惜人類難得的善良面,隨喜讚歎一切有心向善的修行人。


  10. 除非我們在內部建立起一個真正清淨和合、無我無私的修行教團,不然就不要急於擴大宣揚現代禪。在發起全民性的覺悟生活運動之前,我們應著重培養優秀的禪師,凝聚戒和同行、見和無諍的修行人。


  11. 「單打獨鬥」不僅不符合時代潮流,有時甚且是我執我慢的表現。一個善於學習「無我」的人,應該也會是團隊精神好、不刻意脫離人群的人;一個深徹浸泡在「無我」中的弘法者,更不會刻意突顯「大師」形象,而是善於以法攝眾,以制度來引導眾生的人。


  12. 佛陀住世時,屢勸比丘、比丘尼偶爾摸自己的頭,想想出家修行的本意。如果想要追求名聞利養,商場上會有更多的機會,為什麼要來佛教呢?這樣你苦,別人也會苦啊!


  13. 由黑到白之間,不是突然間變白的,它是慢慢變白,由白到黑也是慢慢變黑,不是瞬間突變的。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有其近期目標、遠期目標跟終極目標,然後再依次序完成,不是一蹴可成的。在過程中,不圓滿、不中道本來就是常態。


  14. 對我而言,現代禪的興衰還在其次,比較關心的是,大家是否努力各自的道業——
      你是否以家庭為道場,恪盡職責,善待眷屬?
      你是否經常活在眼前,從零出發?
      你是否深信深解緣生如幻,痛感人生苦空無常?
      你是否任何時地,正念相續,咬緊牙根,法法無生?
    以上,倘若大家逐漸能夠的話,那麼所有的不如意,其實都無所謂的。


  15. 我認為政治是一門很深很複雜的學問,雖然現在有很多人都熱衷地討論或參與政治,當然他們的道德勇氣是值得欽佩的。不過以普通人的身份參與較不成問題,如果要特別標舉「佛教徒」的身份甚或以「佛教團體」的名義參政的話,便要更慎重了。我們必須考慮自己是否真正懂得政治、並且掌握了足夠的資訊?自己是否能從佛經中提煉出正確無謬的佛教政治哲學來?否則個人的參政最好僅代表個人的志願,而讓團體保持純粹的佛教團體面貌較好。來現代禪的人都是因為宗教、解脫的因素來跟我們在一起,我們不應帶領人家走上政治。


  16. 有什麼話應在議會中坦白提出,不要在背後結黨議論、交耳私語,這樣容易犯戒鬧眾,導致僧團難以清淨。


  17. 誠實是修行人起碼的戒德,也是促進僧團清淨的增上緣,為了邁向解脫,並建立菩薩僧團,願現代禪所有行人一起發願——
    從今起廢棄妄語、兩舌、虛言試探、綺語、戲論、迂迴誇張等劣習。
    發願已,確實做一個如實而言的佛弟子,直至壽盡命終。


  18. 現代禪的每一個老師,都不是單獨一個人,他是團體的一份子,我們今天不是要形成山頭的佛教,我們是有共同的理想,要完成佛陀的遺志、完成龍樹菩薩的理想,建立一個很多大修行人集合的團體、一個聖者的僧團。
    僧團有僧團的規律,做上師的人,也是僧團的一份子,自有遵守僧團規律的義務,你們是上師的弟子,希望也要遵守僧團的規律,不要讓上師背負教徒不嚴的罪名,不要讓上師因為收受了你這個弟子,導致破壞了整個僧團的戒律,這樣就不好。


  19. 在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佛教社會,個人所能發揮的力量,其實都很單薄;唯有公正無私,有制度有組織的團體,才能扮演較積極、重要的角色。就個人的解脫而言,菩薩僧團能否建立當然無關緊要,但於五蘊真能厭離背捨即可成辦;只是如果慈憫眾生,不忍所有跟自己有緣的眷屬,掙扎、輪迴於生死不息的痛苦淵藪,則應發心學菩薩——初則在履行責任義務中,默默體會般若的精妙;行有餘力廣學多聞、勤習方便;最後則是成立菩薩僧團——因為「以法攝僧」是佛陀的本懷,也是最能有效引導廣大眾生趣向菩提的方便。
    個人的力量到底有限,菩薩終其一生能指導幾個人修行?上焉者尚能曇花一現般地化導一方;下焉者則各自為政,撐著佛教的法幢,卻只是暗地裡滿足一己之私。不幸的,這正是今日台灣佛教界的衰況。


  20. 現代禪出現在佛教界已有三年,成立根本道場並以菩薩僧團的面貌弘揚佛法,也將滿兩年。我相信任何對民國以來的佛教,尤其是近幾年的台灣佛教現況有著高度關切和深入研究的人士,必定可以看出現代禪的禪法在台灣教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尤其是現代禪的教團——菩薩僧團的建立,倘能繼續朝理想的方向完成的話,它將帶給中國佛教多大的震撼,帶給嚮往大乘佛教的團體和行人有多大的鼓舞和希望。


  21. 目前所看到信仰佛教的國家,國力都很衰弱,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把佛教的教義普遍施之於現代社會。現代禪的使命,就是要將禪佛教的精神,從故紙堆裡讓它躍然活現於士農工商之中;將修行的道場,從傳統傾向山林田野拉回現實的人間。而我們用以表現這種精神的,就是現代禪的標幟,火中蓮花——情慾中的佛心。


  22. 真正的上師一定以弟子的苦樂為自己的苦樂,除非弟子都解脫了,否則上師的苦永遠在,他會永遠懸念、關懷弟子。即便那個弟子離開他,上師也會懸念這個弟子最近怎麼修行!?這個弟子最近生活如何呢?﹗這種對弟子的深情是身為上師的人,最起碼的證德。


  23. 一個宗教團體人來人去,是很正常的現象。離開的人只是和我們因緣不足,不一定是壞人;留著的人,我們應該傾囊相授,讓他能夠輕鬆、寬坦、無整、自然住。


  24. 對上師的「敬」,往往表現在「信」之一字:
    只有自己聽不懂,不會是上師講錯;只有自己不瞭解上師,不會是上師誤會了自己。


  25. 身在局外易放空言,身在局內難措其事。發言大家都會,但誰真正發心呢?凡事應要求自己,並由自己先來。


  26. 經常服務大眾,做一些瑣碎的事情,表面上似乎不是修行;但如果刻意逃避勞務,則修行不可能成功——永遠只是一個口說不練的凡夫。


  27. 真修行人無論到哪裡都像入無人之境。不管別人說什麼、也不管別人是什麼境界,那都是別人的事,他只管繼續深化自己的戒定慧。


  28. 修行領眾務必離是非,說人是非便是是非人。


  29. 跪地而入祖庭禪門,略得法要之後曰:「但為師之友,不願再為師之徒。」世上竟有這麼不懂事的禪徒。


  30. 佛教界的問題太多了,關起門來討論,很難指望在十年百年之內,有徹底改善的可能。「僧事僧決」「佛教界的問題佛教自己解決」——長久以來的這一慣例倘能打破,將是非公道訴諸所有對宗教問題關注的社會人士,即使不是絕對圓滿的辦法,但應該是可以嘗試的。將問題暴露在陽光下,似乎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31. 「為人謀而不忠乎?」擔任執事應知自己乃受僧團所託,執事為團體公器,應以恪盡職責、做好執事本分為道德的第一優先。不可以私害公,甚至假公濟私之後,復曰:「吾非為己,乃為鄉黨族人也!」


  32. 對祖光而言,所有尚未解脫的弟子都很可憐。祖光對每一枝每一葉都有情,願僧團所有弟子,對待任何一位師兄弟,都要存之以悲憫心,體諒他無法自已的貪瞋、同情他難以自拔的苦痛;互相安慰人生註定是苦的宿命,攜手同心走在摸索前進的菩薩道上,而祖光將永遠在每一位弟子的頂上。


  33. 「僧團比上師重要;上師比師兄弟重要;師兄弟比自己的弟子重要。」如果每一代的弟子都有這種僧團倫理的共識,就不致出現私心自利的山頭。


  34. 對我而言,苦樂生死夢中事,安於孤貧、遊於無寄,與鳥獸為伍、與草木同腐朽,又有什麼困難呢?然而,一如過去所說:「真正深徹難忍的,反倒是不願『志求正覺』的人們倍加錯認解脫道的最後次第,到底還是要出家去;修禪得力之處,到底在山林。其實,事情的真相是:士農工商、生住異滅的當下,即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涅槃——人們若能自覺體現到這一點,那麼何妨『就在那裡』『就是這樣』地繼續原來的生活方式呢?『佛教偏向山林』『修禪傾向禁欲』,世人對佛、禪之誤解由來久且深矣!且讓我以居士之身投入『一切障礙』之中,來報答佛恩吧!」我想這段自述,相當可以說明我為何出現在佛教界的心情了。


  35. 曾為僧團、為同修乃至為不曾謀面的人而憂,但當自己進一步隨緣過著純修行人的生活時,眼前的景緻又有不同——修行人的世界,其實十分渺小,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重要,隨時可以消失,可以不存在。而修行人的世界,其實也很寬廣,所有志求真善美的人,都是他的道侶,當人們建立各自的理想、宣揚各自的理念時,他都能分享到人們的喜悅和滿足。


  36. 有煩惱、有疑惑,應向各自的上師稟報,不然也可以向宗長請教。不要揣測,更不要傳遞耳語。倘若連自己的上師、僧團的宗長也沒辦法被你信賴,那誰更值得信賴呢?


  37. 僧團人人互相影響。一個寬容無瞋、精勤習定的師兄弟,其他的人將沾福,也會發起道心、努力修行。一位好談是非、言不及義的師兄弟,則連帶著影響旁邊的人,也跟著無慚無愧、離道日遠。


  38. 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先在內部建立一個具議會精神、無我無私的修行弘法團體,其次的目標才是以清淨的佛教團體面貌走入社會,發起全民性覺悟的生活運動。在內部的制度還未健全、優秀的禪師群還沒培養出來以前,過早膨脹教團只會使我們這個團體問題更多。所以我們不必急於宣揚佛法,目前仍以健全制度、培養修行人才為重。


  39. 「太陽底下哪裡有新鮮事?」每一個年、每一個日子都是平淡無奇的。在即將來臨的新年,預祝大家新年新氣象,都能心包太虛,無罣無礙,大雄無畏,悲憫有情。


  40. 現代禪的修行從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善待身旁周遭的人開始,將人情義理、基本人格做好是每個人的責任,至於引導弟子悟道解脫,則是菩薩僧團的責任。


  41. 遠離爾虞我詐的社會進入修行之門,為的是尋找真心,既入修行之門,則應時常捫心自問:是否具備真情與真心。


  42. 即使一般士農工商,對於各自的職業、事業,也莫不是全力以赴,身為禪門的修行者,在感嘆道業難成之時,當內省自問:是否敬業做好修行人的本分?


  43. 現代禪是一個追求解脫、實踐菩薩道的宗教團體,它的任何榮耀都歸屬本師釋迦牟尼佛,所有的成就也將和一切有緣的眾生共享。


  44. 有人跟我們談是非,最好的辦法是勸他不要毀犯僧團根本戒律,其次才是沈默以對。最不好的情形是和他一起議論,藉以聯絡同修間的「感情」。


  45. 十幾年來,我從不曾猜測師長瞭不瞭解我,也從來沒有存心迎合師長的喜惡,自己所禮敬的師長對自己而言宛如蒼天。我深信:無論如何他們一定瞭解我的為人,一定悲憫我為修行拼命以赴的道心。


  46. 「是非真假已忘卻,獨留情義落江湖。」
    菩薩僧團重視的是基本人格,不管有沒有開悟,作為一個人,真正讓人家尊重、感念的是:人——情——義——理。


  47. 懂得再多的口訣,如果不去打坐的話,那些口訣將成為自己不須修行的藉口。反之,如果有人親近具證德的上師,同時又能努力不懈的去打坐,那麼他終將和他的上師同一個鼻孔呼氣。


  48. 我們是替僧團做事,不是替自己做好人。受僧團所託的執事不應鄉愿。


  49. 有話不敢對上師說,不是心智怯弱,就是貪欲深重——而真正的原因是對上師沒有深信心。


  50. 現代禪教團執事信念與守則
    一、人生無常、身命危脆,我為修行而來。
    二、受教團咐囑,當盡量給人方便、給人溫暖。
    三、恪盡職守、不徇私情,不做鄉愿。
    四、大眾道糧,一分一毫不白拿、不浪費。
    五、師兄弟託請,職責內事,馬上辦、馬上回報。


  51. 《大智度論》云:「般若是一德,隨機立萬名。」現代禪並不是不重視持戒,而是由佛教根本理趣出發,積極的說是十三道次第;消極的說,則是十三重禁戒——
    從禁止違背法律、傷害他人,到不可不理性、不民主、不人道;從不可散亂、瞻前顧後,到不可不活在眼前,不可不誦讀經典;從不可不觀察三法印、不改革惡習,到不可有自性見、不可作意之修定,乃至不可沒有悲心、菩提心、不可缺乏廣學一切法門,成就一切智的宏願。


  52. 除非我們有十位具證德的禪師,不然不要收受百位弟子;除非我們有百位具證德的禪師,不然不要收受千位弟子。勿令現代禪的人數膨脹過快,此時尚不是全力闡揚現代禪的時機,而是繼續深化、純化師資定慧悲智品質的階段。


  53. 就宗門而言,祖光沒有任何想說的話;就教門而言,則希望悟見得堅固的人,要多多替苦難的人們著想——因為佛教的慧命能否延續、菩薩僧團能否建立,完全決定在悟見堅固者的身上,倘若悟見堅固者也缺乏悲心道骨的話,則大乘佛教註定是沒有前途的。


  54. 菩薩僧團任何一個弟子倘有錯謬與過愆,祖光覺得自己所必須負擔的責任更多。是因為自己威德、方便與智慧不足,所以弟子才未能安心辦道、一心修行。我感到慚愧,也只能橫挑起扁擔,繼續往千山萬峰去。


  55. 在佛教哲理上,一般佛教徒的通病是見聞很多,卻難有能通達者。為了整治分歧零散的種種見解,現代禪教導人們:一旦人格穩定之後,應當旋即深究緣起空義,直從般若慧下手起修。雖然如此,但是正統的佛教,必然是三學圓修、悲智雙運的。希望悟見已經逐漸穩固的弟子,要重新回過頭來重視戒德的薰煉,因為它不僅是淨化三業、漏盡解脫所需,更是住持正法的憑藉。祖光在此呼籲:願為人師表者,要格外重視戒律,除非為了實踐菩薩的四攝法,不然應盡量學佛行儀,並且不肉食。


  56. 世間寬廣無邊,法門深廣無盡,修行人應當充分自覺,自己是為法而來、為解脫而來。諸多法門固然值得廣學多聞,但仍應釐清事務的本末輕重,謹守修行人的本分,切莫邯鄲學步,道業未穩、定慧未成,卻已深陷世間學問之中。以祖光而言,自知世間學問不足,而願意謙虛求教,但也知道自己在扮演什麼角色,自己所能夠給人的是什麼——我沒有傲慢,也沒有自卑。


  57. 指導老師須知:
    真心善意好好照顧眾生、體諒眾生、利益眾生,那才是對祖光真正的恭敬、最大的恭敬。
    弟子須知:
    精勤修習現代禪諸種自覺覺他的口訣,並且好好照顧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業,這才是對祖光最大的供養、最大的幫忙。


  58. 雖然我們的力量有限,不足以挽救佛教界內部的腐化和墮落,但至少不會讓它迅速惡化,兼之看看與我們相處的同修,一一露出無畏的法喜,如此,也就值得我們繼續做下去了。


  59. 祖光也是現代禪菩薩僧團的一份子,雖有著期盼聖教不衰之願,但很多因緣也不是我所能掌握的,此心此情如歸元古寺石柱上所刻: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60. 諸行無常,輪迴可怖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將有限的光陰,不知明日或何日將消逝的生命,花費在貪圖享受、議論是非,實在可惜!大乘佛教菩薩僧團是古今多少佛弟子仰望、讚歎的理想,而當它排除萬難,逐步實現理想之際,倘若因為負責指導修行的老師,和受僧團託付的執事,未能以身作則、嚴守僧團戒律,而使菩薩僧團徒留健全的制度和精深的修道次第在人間,也是很可惜的事。
    祖光雖不以個人行履要求大眾,但勸勉為人師表者和負責行政事務的人,除了奉行「執事信念與守則」之外,最起碼還要做到:不妄語、不兩舌。僧團的清淨和個人的道業,均從謹守口德開始。
    以上勸勉,倘能依教奉行,則是個人、僧團及眾生之幸!


  61. 「夜半呼聲無人聞問,扁擔橫挑不覺更向深山行」——這句話是一年前(一九八八年)自己偶發的感觸,儘管一年以來由於「南北奔波、笑扮小丑」的因緣,使自己結識了許許多多喜好修行的朋友,但是內心依然一片孤絕,不認為「寂滅為樂」的佛法將來大有前途。眾生樂色受想行識、喜色受想行識,縱然說「我要修行」,又哪裡真的能夠於五蘊生起厭離背捨之心、念念趣向寂滅呢?縱然說「和合僧團」,但是真能革除我慢、揚棄主宰欲、隨順因緣無罣礙的,又有幾人呢?豈不聞佛陀「吾寧不說法,疾速入涅槃」之嘆乎?
    就深刻的意義言之,解脫道是反人性、反潮流的,而菩薩僧團的建立,更幾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特別在團體意識薄弱、個人自由色彩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意欲倡導無我、大悲的菩薩僧團,更有如天方夜譚……。雖然如此,但是對一個傾全力活在眼前一瞬的菩薩行者而言,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在徹底燃燒自己的當中,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而風繼續吹,腳步永遠沒有停留……。


  62. 曾經說過:「清淨莊嚴的解脫者,人人尊敬,但是悲徹骨髓的金剛薩埵,又有誰知曉呢?」是的,有誰知曉呢?又何必人們知曉呢?猶記得岡波巴的良言:「一個不被人家批評的修行人,不是鄉愿就是凡夫。」在今天的佛教界,心直骨硬、背負佛經的人,更要有接受批評的雅量和心理準備,到底我們並不是一切智智者,同時眾生也經常不知他們自己在說些什麼。不是嗎?也許「雪山半偈」的故事,只能從古書堆裡尋得,而「人情義理」的平常心終不會引起今人的共鳴,但總是有那麼一個傻瓜,依然在市井間尋找著……。風繼續吹,腳步永遠沒有停留。


義學與修證並重,方能為中國佛教注
入活水源頭,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

[回《入禪之門》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