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歡悅性格


  一九九一年四月間,佛教界舉行了學術研討會、大眾講座、出版學術論文集……以種種形式慶賀印順導師的八六壽辰。對於在成長的過程中深受導師啟發的佛教青年來說,看見導師的思想能受到廣泛的認識與推崇,無疑是令人歡欣的。

  導師的思想特色中,深邃的信智一如的宗教情操、橫說豎說總不離緣起正見的犀利智慧,洗卻神話色彩反而益顯佛法真義的無窮義蘊……在在都說明導師對人間佛教的闡發,實遠遠超過了前代。因此我們也相信他給予後代的影響,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久愈深。

  雖然導師性格十分溫和,但是他的思想相對於中國佛教長久以來的沈痾而言,卻是深具革命性格和批判性的;且不論在佛法正義的抉擇方面,導師對中觀深義的闡明這一類深奧的範疇,即便以導師對中國佛教長久以來的避世厭世性格的批評,而提倡一種充滿歡悅的信願的宗教性格,就足以變革中國佛教長久以來的面目。

  導師在《妙雲集》中多次提到類似的話語,如在〈談入世與佛學〉一文中就指出,中國佛教瀰漫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如果沒有究竟證悟、往生極樂,那麼似乎死了就前功盡棄,非墮地獄不可。因此中國佛教徒少有人說:以此禮佛、聞法、聽法供僧、布施、持戒等因緣,將來一定解脫、一定成佛,而生活於三寶光明的攝護之中。我們認為導師的這一見解,實在是深刻的擊中了中國佛教文化長久以來的盲點。傳統中國佛教之所以被評為重死的、消極的、避世的,無不可以於此中得到索解,而恢復佛教健康的、深入世間而引導世間的精神,實須提倡這種歡悅的信願的宗教性格。

  導師的這一思想,對於一部份台灣的青年佛教徒是深有啟發的,譬如,文殊佛教文化中心早期就提出「高高興興學佛,快快樂樂成佛」的口號,現代襌的創始人李元松老師也提出「樂定安明愛」五個字,提供給學人作為檢驗自己修行進退的依據。

  佛法化世,能夠給世人的是現世樂、當來樂和究竟樂。教導人們體驗涅槃之樂固然是佛法的精髓,但是教導人們在明心見性之前,如何透過布施、持戒、襌定乃至養成開放的心胸、勇敢的個性、理性的思考習慣,而使人由此而獲得現世樂與當來樂,無疑也是慈悲為懷的佛教所應具備的能力。我們認為,導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這種重視「端正法」,從端正法引生悅樂的宗教氛圍,乃是其不可或缺的一個支柱。有心的佛教徒們!讓我們一起來提倡歡悅的佛教!

(本文原發表於《現代禪月刊》第17期〈社論〉1991年5月1日)


義學與修證並重,方能為中國佛教注
入活水源頭,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

[回《繼承與批判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