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在家佛教的建立


  印順導師在〈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一文,開宗明義就指出,復興中國佛教,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建設在家的佛教。導師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希望改變過去的謬見,使在家佛弟子在佛教中不再只是附庸者,而具有完整的主體性。所以他才會說:「我們所要著重的在家佛教,包含兩個重要內容:一、佛化的家庭;二、由在家佛弟子來主持弘揚。」又說:「學佛並非出家,學佛不必出家,這是目前應該普遍宣傳的重要課題。」

  印順導師之所以提出這個倡議,是出於關心教團前途的宏識,而我們作為在家學佛者,長期處在既存的佛教倫理關係中,領略在家居士被剝奪主體性的個中況味,深深覺得導師的呼籲不但是佛教健全發展的必要措施,更是廣大在家佛子的慧命之所寄。

  首先指出在家眾的附庸地位將危及其慧命的是歐陽竟無居士,他以痛切的口吻,為傳統中國佛教下的居士處境,發出了沈痛的控訴:「上述種種流傳於中國佛教界的僧俗關係的謬見,綜合說來就是:居士不能屬於『僧』、不能屬於『三乘』、不是『福田』、不能做眾生的依止師、不應該說法、不應該閱戒,乃至於不可以和出家人一起行坐敘次,而只能奉事唯謹,如奴僕之事奉主人一般。這種壓迫不平等,甚至要波及慧命。因為在這種倫理關係下,一個居士只能謙退又謙退,卑微得無所容於天地之間。到了這步田地,又怎能企盼他清特超達,行於毘盧遮那佛之頂,承當大丈夫不可思議,不可一世的作佛大事呢?」

  我們或許可以不用這樣激烈的意氣來思考問題,但是無可懷疑的,一個以為「學佛等於出家,學佛必須出家」的居士,必定不能承擔他當下因緣,在他當下的因緣中接受佛法光明的攝化指導,而只會一心把煩惱的解除、智慧的開啟寄於另一種身份的取得。剋實的說,這是一種嚴重的邪見堅固的心態,即使表現出萬分勤謹,也無法真正領受佛法的況味。因此袪除在家佛教徒的附庸心態,無疑是在家眾領受佛法之饒益的先決條件。何況佛陀出世,本來就是平等的對在家出家四眾宣說佛法,使他們同入解脫大海的。

  然則我們看一看流行於現今台灣佛教徒之間的基本心態,「出家人是佛教核心」的觀念仍然十分堅固。大部份的出家眾堅決的認為弘揚佛法、詮釋佛法、修證佛法是他們獨特的權利,居士只能「護持三寶」,只能「接受教育」,而不許不安分守己,他們懷著「被侵犯」的感覺來面對居士的弘法和修證,甚至禁不住出之以種種卑劣的詆毀和打擊。更悲哀的是,許多在家信徒在他們的教育宣傳下,也自動放棄了自己的主體性,甘於以附庸者自居,有的人甚至連常識性的判斷力也自動繳了械,在宗教的領域中完全成為愚癡、無主見,只能隨著師父的音樂跳舞的「群眾」,美其名為學佛,其實哪裡知道佛法是什麼。

  因此我們認為,印順導師「建設在家佛教」的呼籲實有必要一提再提。而所謂在家佛教的成立,並不在於在家信徒的多寡,而在於在家學佛者的主體意識是否確立,也就是說:在家眾亦為佛法的當機者、宣說者、闡揚者、修證者、住持者—正如出家眾一般。只有在人們的意識深處、在實際的佛教倫理中,能夠成立這些看法,才叫作「建立了在家佛教」,否則一切還有待努力。而中國佛教的復興、佛法之光的普洽人心,都有待於此。

(本文原發表於《現代禪月刊》第19期之〈社論〉1991年7月1日)


義學與修證並重,方能為中國佛教注
入活水源頭,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

[回《繼承與批判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