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無量應隨喜
首先,誠如佛陀曾經指出的,維護真理的人,祇要努力宣揚自己的教義,那他就是在維護真理了,不須復說:「此是真理,餘者皆非。」佛陀又曾說:「我不與世間諍,世間與我諍。」亦即佛陀不會主動和人家諍論什麼,只有不解佛語者才會有與他人諍論的衝動。讀佛經,看見佛陀的開示大都只是談苦的現象、苦的原因,然後再指出止息苦因的方法;而今人說佛法卻只是試圖證明別人觀念的錯誤,和自己觀念之正確而已,此間心態的差距實在是很遙遠的,但人們卻往往不自覺察,還沾沾自喜的以為宣揚了佛教的正道。 第二,只要稍微踏上修行之路,少分體現三法印的人,都會發現修行人的世界雖然很平常,但是卻有許多難為一般人所能瞭解的心態和體會。推闡這種心情:一個踏上修行之路的人,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一種謙虛的態度,對自己不瞭解的法門,不會馬上加以否定或判定,更不會狂妄的以為「和我不同的就是錯誤的」,當然也不至於會有「幾千年來他宗他派的修行人都錯了,只有我們獨得佛陀千古不傳之秘」的幻想。 第三,從尊重他人安身立命處的慈悲心來看,一個人選擇一個法門來修學,不管他「究竟不究竟」「了義不了義」,終究是此人此刻安身立命、增長福慧的寄託處,只要是一個稍具悲心的佛教徒,都不應該急急忙忙的為了「宣揚真理」而試圖奪取他此時的精神依靠,所以對其他法門的尊重、隨喜,可說是一個佛教徒基本的德行。 第四、佛法是用來止息諸苦的,它的主要效驗就表現在自己的身上──身心脫落、貪瞋止息。用自己理解的佛法去證明別人的不對、不究竟,乃是相當愚癡的行為。因為別人的錯誤不等於自己就對了,而即使自己真的對了,堅固的法執,也無法使我們領受佛法的止息之樂。因此真正有心實踐佛道的人,都首先應從無諍的態度學起,把佛法用在自己身上。那些還在諍論我是你非的人,在其諍論是非的當下,就證明他已經遠離了佛陀的教誨。 「法門無量誓願學」是菩薩修學的理想;而在實際的修學中,心無旁騖的依循自己現在修習的總持門,不斷的深入下去,則是比較有效的途徑。修習自己的法門,並尊重隨喜其他法門,默默自行,不惱損眾生,可說是修學菩薩道的始基。「佛法一味」,「一理通,萬理明」,修學無量法門,還從人人現今所修的法門作起;然則對其他法門至少要先有一個無瞋的開始,才有在日後加以隨學、貫通的可能。因此凡是信解大乘佛法的正信佛教徒,都可以對現在教界的諍論風氣,作一點冷靜的反省。 (本文原發表於《現代禪月刊》第25期〈社論〉1992年元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