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萬古一禪師》序
印順法師在民國三十八年所撰寫的《佛法概論•自序》中曾說:「在時異境遷的今日,今日的中國,多少無上妙方便,已失卻方便大用,反而變為佛法的障礙了。所以宏通佛法,不應為舊有的方便所拘蔽,應使佛法從新的適應中開展,這才能使佛光普照這現代的黑暗人間。」由於義學不振、修證貧乏、風氣保守,近世的中國佛教充滿了過時的拘蔽,內不足以化導誠心向佛的教徒,致使他們在迷信的中世紀氣氛中困阨難行;外不足以懾服世人之心,致使有識者視佛教為無知落後的象徵。因此如何創造符應時代的新方便,可以說是近代中國佛教發展的一大課題。 四年多以前,最初在佛教雜誌上讀到李元松老師的文章,對於其「經驗主義」的禪風每有共鳴。親近學禪之後,我有更多的機緣旁聽李老師在各種場合為來訪者的破疑,其剖析修行經驗與人心人性,精闢入理者,不一而足;其恢宏浩大,氣吞萬里,足以決千年之疑者,亦所在多有。在讀李老師摸索階段時所寫的修行日記,一方面可看到他詳細而深刻的記錄自己修行的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他在精進於修行的同時,反覆探討思索佛教義學中各方面的大問題,其思想的精銳和道心的強烈,令人動容!我想,這是李老師在修證上有重大突破之外,復能對關涉佛教解行二門的種種問題,作廣泛探討深入剖析之緣故。 本書所收錄的二十五篇文章,是李老師從一九八八年八月至一九九二年十月,曾經發表在佛教刊物上的見解。它所涉及的主題,小自佛教修證內涵的剖析,大到社會文化乃至佛教千年之疑難的解決。從文風上來說,有時感喟、有時勸勉、有時深刻犀利、有時溫柔寬和、有時又莊嚴廣大、豪情萬丈。內容看似駁雜,但都來自同一個核心──佛教修證之道的提振講明,也朝向同一個方向──在這個新時代為佛法在人類文明中尋求確當的定位。以我個人粗淺的學養來看,其中所解決的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超乎其篇幅所能範圍者。我想,只要是曾致力於佛教問題之思索者,就能感受到其中思想的精純度。 混亂過時的佛教舊方便,難免障礙眾生,令學人矛盾困惑,乃至盲修瞎煉。雖然思想問題的解決,和修證之路尚有一段距離,但是統合混亂矛盾的思想,卻是個人踏上修證之路所確需的第一步。再從佛教哲學在新時代的發展來說,各種本末深淺問題的釐清也是提高學術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基礎。本書文字,在現代禪教團已整理和未整理的李老師法談謄錄稿裡,雖說只是十中之一而已,但相信其中的內容,對細心的讀者來說,已有足夠的啟迪和決疑的震撼力! 李老師在出版前夕囑我寫序,只是自己學習現代禪三年多來,愈來愈覺得佛法修證道的深廣,非個人所能蠡測。因此雖受付囑,但焉敢言序,只是將一點感想向讀者披露而已。 1992年10月25日溫金柯寫於外雙溪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