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中觀比丘〈白衣不應閱出家毗尼〉 溫金柯
中觀比丘文中講了一個看似可以成立的理由,是他認為,白衣看了出家戒,容易犯「說四眾過」戒。他認為,只要白衣看了「戒本」,「戒本」就會被拿來衡量出家眾言行的,成為專找毛病的「毛病本」。問題是,白衣看了「經論」,也可能拿它來衡量「現前僧寶」的講法對不對呀!難道經論也因此不許看了嗎?中觀比丘認為,在家眾不可以說出家眾的過失,「就連心裡想也是不可以的」。換句話說,在家眾不但沒有「言論自由」,連「思想自由」都不可以有。佛教什麼時候開始,忽然變成這樣可笑的宗教了? 看佛教經律論,對於佛教四眾的言行,向來就是可以批評、衡量的。不信的人,看看「維摩詰經」就知道了。佛教戒律的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不是讓僧侶樹立無上權威,讓白衣連對他們是否有過失「想都不准想」。 回到問題上來,為什麼中觀比丘(包括聖嚴法師及其他一些出家人)認為在家人看了出家戒本,就必定或極可能會因此對出家人有不好的想法?為什麼這兩者之間的連結看起來似乎是必然的呢?其中似乎有什麼古怪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出家毗尼規定出家人一定要奉持某種「見不得人」的行為,因此不能讓白衣知道,免得白衣譏嫌。這個原因,當然不成立。既然如此,可能是另一個理由,即毗尼中規定的事,出家眾不一定都做得到,但是他們必須讓白衣以為他們都做得到。因此絕不能讓白衣閱戒,白衣閱戒即會因兩相衡量,而失去對出家眾的尊敬。 如果是這個理由的話,那麼主張白衣不得閱戒的出家眾,其實是出於一種「隱瞞」或「詐欺」的心態,這是非常可鄙的。因為這些人認為,出家眾之所以比白衣「值得尊敬」是因為他們受了戒、發願要持所受的戒,但是實際上,所受的戒並不能完全持守,為了維持其「值得尊敬」,只好禁止白衣閱戒,免得專找毛病的「毛病本」被看到。說穿了,「不許白衣閱戒」的理由,只是這麼平凡而已。 印度傳來的戒律,是因當時當地的施設,時空流轉之後,自有不合時地,難以持守的問題。誠懇的佛教徒必須誠懇的面對,因時推移,革故立新。用欺瞞、不許了解的手法,來試圖維持出家僧的面子,是懦弱的作法,並不可取。 2003年 1月19日於象山社區
[回「現代禪論文」目錄] |